网站支持IPV6 | 无障碍阅读 | 适老化模式
当前位置: 首页>>政务动态>>部门动态

民乐县应急管理局:多维度发力多措并举 织密织牢安全防护网

来源: 民乐县应急管理局 作者: 郭金涛 日期: 2025-09-24 18:08

今年以来,民乐县应急管理局围绕“保基层平安、护群众安全”工作目标,聚焦县域应急管理薄弱环节,“多措并举”推动工作落地见效,切实筑牢县域安全屏障,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。

锚定目标明方向,筑牢安全“总根基”。县应急管理局以“防风险、保安全、促发展”为核心,夯实安全监管基础。一方面,结合企业安全生产管理、从业人员安全素质、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等状况,探索建立安全生产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机制 ,个性化建立企业安全生产信用档案,划分信用等级,对于守信企业,可享受在行政审批中“绿色通道”快速办理、减少日常执法检查频次等优先、优惠和便利。对于失信企业进行曝光,并采取加大监管执法频次、依法依规从严从重处罚、严格许可流程等惩戒措施,形成“守信者无事不扰、失信者利剑高悬”的安全监管氛围。另一方面,采取“执法+服务”模式,在精准执法中融入专家帮扶指导服务。对全县重点生产经营单位逐一进行“专家把脉问诊”,及时帮助企业发现一些自查难以发现的安全生产隐患问题,对存在共性问题的行业,组织开展专题培训,邀请专家解读《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》、传授整改经验。

科技赋能强监测,打造安全“智慧眼”。针对县域内山区多、监测难度大的特点,县应急管理局坚持推进“实用化”智慧监测建设。在硬件布局上,以南丰镇为试点,打造镇级应急指挥部,建设地震重点防御乡镇防灾减灾管理平台,南丰镇全域架设7个超高清摄像头,搭配火焰烟雾检测AI算法,重点负责森林草原防火监测、国道227县道路安全管控等功能。同时,为了提升极端情况下基层应急救援和处置能力,县应急管理局以汛期工作复盘分析数据为基础,通过实施应急指挥通信装备提升项目,引入无人机场,使用机载摄像头、热成像仪、喊话器等设备采集现场的图像和视频信息,灾害发生后,将第一时间对灾区进行全方位扫描,建立3D模型,通过公网与专网结合、宽带与窄带融合,实时回传高清影像,形成“上帝视角”,使应急指挥部迅速掌握灾情全貌以及实时监控灾情发展变化。这是一次解决“三断”情况下,救援队伍暂未到达现场之前,“力量突不进去、信息传不出来”重大难题的大胆实践。此外,日常监测监管中,利用无人机空中视野优势,工作人员在应急指挥部就能将范围内的建设施工作业、国道227线道路交通运输、祁连山区森林防火、扁都口野外露营等情况“尽收眼底”,不留盲区和死角、多角度拍摄,让安全隐患一览无余。在预警机制上,搭建“县应急指挥部+乡镇预警群+村级应急大喇叭”三级预警网络,整合气象、水务、交通运输、智慧城市、“雪亮工程”等行业部门数据,今年以来发布应急预警信息35期,通过村级大喇叭播报预警信息60余条,提前转移山区群众18人,让“智慧应急预警”走进乡村、惠及大众。

实战导向建体系,锻造救援“硬实力”。立足县域救援需求,县应急管理局构建“专业+志愿”救援体系。一是建强救援队伍,整合县消防救援大队力量,组建县级综合应急救援队1支、部门级救援队17支、乡镇应急分队11支、村(社区)救援队伍182支,共吸纳各类干部职工、志愿者、村民一万余人,重点涉及应急救援、农村灭火、防汛抗旱等领域;二是强化实战演练,结合我县灾害特点,指导各部门单位开展洪抢险、抗震救灾、森林草原火灾扑救等应急演练62次,覆盖村(社区)、企业、重点行业部门;三是推动救援规范化建设。建立完善政府部门与救援力量之间的灾害事故信息共享机制 ,健全应急救援队伍调用机制,有序调度队伍、物资装备。翻印《应急指挥工作应知应会口袋书》,确保不同成员、不同部门在应对突发事件时“步调一致”,提升整体指挥效率,以“接地气”的救援力量守护群众安全。

下一步,民乐县应急管理局将继续聚焦全县安全需求,严守安全生产红线,深化基层应急能力建设,重点推进镇级应急阵地建设等工作,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